佛山的岳琳有两个女儿。大女儿五岁时,岳琳就帮女儿报名了钢琴兴趣班,生怕“输”在起跑线上。然而,十年后的现在,谈起钢琴,岳琳连连摇头,“小孩去学钢琴,家长也跟着累”。对于是否让孩子学钢琴,岳琳的态度有一定的代表性。另一位家长也表示,相比于钢琴,她更愿意让小孩去学画画,“学习钢琴不仅要购买钢琴,好一点的钢琴价格在几万不等,每节钢琴课在200-400元,想要把钢琴学好,还得至少花上5年,这对中等收入家庭有些费力”。
读音乐教育专业大三的学生林敏,会在课余时间给学生上钢琴课,每周要给五六名学生上门授课,“明显感觉到近年来学习钢琴的人少了”。在林敏认为学钢琴人数减少的同时,钢琴销量断崖式下滑的话题也引起热议。据钢琴行业两大上市龙头企业珠江钢琴和海伦钢琴的财报,双方均预估2023年营收净利双降,并指出市场经济形势导致钢琴消费市场大幅缩减。
钢琴行业真的崩盘了吗?多位从事钢琴销售的人士对此予以否认,并指出在未来艺术教育会趋于普及。有学者指出,“钢琴行业崩盘”的观点折射出的是部分消费者很强的功利心,而钢琴并不等同于股票,“钢琴创作的是艺术,艺术让生命更美好”。
花一万多买的二手雅马哈
“好久没掀开盖子,已布满灰尘”
岳琳的大女儿今年14岁,正读初三,5岁开始学习钢琴,小女儿4岁,正读幼儿园。岳琳告诉南都湾财社记者,在家长眼中,学钢琴很“高档”,加上身边有家长会送小孩学钢琴,于是,大女儿5岁那年,岳琳就决定让她练钢琴,好让她有才艺傍身。为了让孩子多练琴,她花了一万多元买了一台二手雅马哈放在家里。
后来,岳琳才发现学钢琴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孩子年龄小,没有学钢琴的兴趣,家长将之强加在小孩身上,小孩一直学得很被动,培养不起兴趣,“女儿考到钢琴六级之后,因为上了初中,学业压力大、作业多,周六日也要去培训,没有时间和精力花在钢琴上,因此就停了”。
如今,家里摆放的那台雅马哈好久没掀开盖子,已经布满灰尘了,不过,岳琳倒是松了一口气。学钢琴需要请老师一对一辅导,作为家长,岳琳不仅需要跟着上课,晚上回到家后,还要陪着女儿练钢琴,女儿有不懂的地方,岳琳还需要把上课时老师教的东西再解释一遍,“我虽然在旁边看着小孩上课,但其实我也跟着学,只是我没有去练,家长也要花时间和精力的”。
“现在我的心态是,小朋友学得越少,家长越轻松。”岳琳坦承,让孩子学钢琴,就像陪着孩子完成语文、数学、英语的作业,家长也需要跟着学习。
新华社照片
双减后兴趣班种类增多了
“钢琴不再是唯一的选择”
岳琳没有算过女儿学钢琴以来的花销,“一节课45分钟,刚开始是90元一节课,每个星期上一节,后来就变成120元一节课了。级数越高,培训的费用也会越高”。
另一位家长则告诉南都湾财社记者,相比于钢琴,她更愿意让小孩去学画画,“学习钢琴不仅要购买钢琴,好一点的钢琴价格在几万不等,每节钢琴课在200-400元,想要把钢琴学好,还得至少花上5年,这对中等收入家庭有些费力”。
正读音乐教育专业大三的学生林敏,会在课余时间给学生上钢琴课,每周要给五六名学生上门授课。“目前的确学钢琴的学生不多”,林敏觉得过去是家长希望小朋友学习钢琴,拿证书上好学校,但现在很多成人、老年人也开始学习钢琴,学习的动机更偏向培养兴趣爱好,“特别是双减后,兴趣班的种类增多了,有机器人、语言艺术、舞蹈等等,钢琴不再是唯一的选择”。
珠江钢琴与海伦钢琴
均预估2023年业绩下滑
近一个月的时间里,钢琴行业是否崩盘的话题热议不断,主要观点指向了当下大环境中钢琴行业的高消费。在这场讨论中,国内两家钢琴上市企业的财报被作为“钢琴销量下滑”的证据。一家为广州珠江钢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002678),另一家则为海伦钢琴股份有限公司(300329)。其中,珠江钢琴预估2023年归母净利润下降至385万-500万元,对比来看,2022年珠江钢琴归母净利润1.23亿元,而海伦钢琴则预计2023年由盈转亏,亏损至少6000万元。
广州一家珠江钢琴艺术中心。
两家企业均表示,业绩下滑的原因为国内外市场经济形势低迷,钢琴消费市场大幅缩减,如海伦钢琴2023年钢琴的销量同比下降约15%,珠江钢琴则没有指出2023年钢琴销量的变化,不过,以2022年来看,当年珠江钢琴的钢琴销售量同比减少23.18%至约11万架,数码钢琴销售量同比减少17.30%至约5万台。珠江钢琴在财报中指出,乐器行业消费市场整体疲软,生产要素成本攀升压缩利润空间,钢琴属于大宗非必须消费品,易受市场消费环境、居民可支配收入和消费信心等因素影响。此外,海伦钢琴还在2023年业绩预告中指出,受“双减”政策影响,各地教育部门出台课后托管班等政策,学生艺术培训时间变短。
针对热议问题,南都湾财社记者向两家企业董秘发去采访邮件,但截至发稿前,暂未得到回应。
钢琴销量确实有所下滑
消费者投资变得更加谨慎
张博承认钢琴销量确实有所下滑。他2018年入职珠江钢琴,目前在广州经营着一家珠江钢琴艺术中心,主要是服务周边社区有学钢琴需求的人,从去年5月到现在,店里只卖出了4台钢琴,“总体来看,对比疫情时期,2023年我们的销量确实差了一点”。
他解释称,疫情时期,大家会倾向于在家里练琴,所以钢琴销量有增长,如今放开了,家长就会先让小孩在琴行练一段时间,等小孩学到一定水平,再考虑入手钢琴。张博觉得,疫情过后,大家都希望把钱握在手里面,投资变得谨慎,再加上家长也要花时间陪练。
从财报数据上看,2021年,钢琴的销量不降反增,当年珠江钢琴钢琴销售量同比增长12%至约14万台,数码钢琴销量同比增长22%至约5.5万台;同期,海伦钢琴的立式钢琴、三角钢琴、电钢琴也都实现销量同比增长,增速最快的达52%。
但是这种销量上涨的情况没有持续,2022年,珠江钢琴和海伦钢琴的钢琴销量都在下滑。“不管是直营店还是经销商,(钢琴销量变化)的情况都是一样的。”张博说,以他经营的门店来看,80%营业额来源于课程培训,“我们也有做一些优惠的政策来提高销量”。
华南理工大学艺术钢琴副教授熊茵博士向南都湾财社记者表示,钢琴销量下滑的背后,有几方面的原因,一是经济形势不如预期的情况下,消费者会减少对非生活必需品的购买,加上近年来艺考文化分大幅度提高,以及艺术特长生名额减少或取消,家长并不想为孩子投资艺术教育。此外,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型数码钢琴、电子钢琴等产品在某种程度上取代了传统钢琴市场,这使得传统钢琴企业在技术进步和转型方面面临困难。
钢琴销量下滑
是消费趋于理性的结果
不只是张博,刘羽也认为钢琴销量下滑是消费趋于理性的结果。今年30岁的她在广东某城市做了8年的某钢琴龙头企业的总代理,她表示,网络上“钢琴销量断崖式下滑”的观点是夸大和吸睛的,“各行业受到的影响各有不同。这样的说法影响的不是消费者购买的信心,更多影响我们从业者、销售人员的信心”。
刘羽上个星期接待了一个大二的学生,这位学生仅花了十分钟就挑好了一架在市面上定价四五万的高端钢琴,这也让刘羽坚信,其实钢琴的高端市场还是存在许多用户的。
不过,影响确实是存在的。在刘羽看来,2023年前,钢琴销售只有升没有降,一直是趋好的状态,但等到2023年后,钢琴销量相比以往有所下滑,“消费者的消费结构改变了,比如一个高端用户的预算定位原本在5万左右,在大环境的影响下,他可能退而求其次,选择更优惠的产品,预算定位下降至3万”。
刘羽告诉南都湾财社记者,钢琴最火的时候是在2016-2022年,“这六年时间里,国家对美育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很多家长、培训机构对钢琴的热度会升温”。但就像张博所说,学习钢琴是一种长期的学习和投资,刘羽表示,钢琴培训的客户黏度是很高的,“因为每一个学习钢琴的学生,基本上整个学习的周期大概是五到十年”。
“钢琴行业崩盘”观点折射出
部分消费者很强的功利心
在熊茵看来,学钢琴对于孩子发展来说,是具有积极作用的,学习钢琴不仅能提高音乐欣赏能力,还能助于孩子智力发展和精细动作控制能力,“音乐也是一种情感表达的方式,孩子可以通过音乐表达情感,学会管理情绪”。
熊茵认为,练习钢琴之于家长而言,也是因人而异的。她表示,人们对于兴趣爱好的选择更加多样化,在现代社会中,家长可能更加关注孩子的职业发展和实用技能的培养,他们可能更倾向于将注意力放在科学、计算机和数学等领域,或者其他与现代社会需求相匹配的领域。同时,家长也会考虑孩子的个人喜好和天赋,“每个家庭和家长的偏好都可能有所不同,这取决于他们自身的价值观、文化背景和生活环境”。
“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钢琴和电钢琴等新型音乐设备可能在市场上占据一定份额,同时,创新的音乐教育方式和网络在线学习平台也可能对钢琴行业产生影响,然而,无论市场如何变化,钢琴作为一种重要的音乐乐器,仍然对爱乐者具有独特的价值和吸引力。在音乐文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仍然具有广泛的受众和市场需求。”熊茵表示。
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广东省钢琴学会副会长陈雪慧向南都湾财社记者表示,“钢琴行业崩盘”的观点折射出的是部分消费者很强的功利心,钢琴创作的是艺术,艺术让生命更美好,所以,钢琴不能等同于股票,“不过,不再用钢琴鸡娃,说明了家长更加理性了”。
陈雪慧认为,钢琴是什么,取决于消费者如何看待,“功利性太强的人,是看不到艺术真正的价值的。现代社会人工智能如此发达,对人的培养,更需要的是独立思维能力与创造力,通过钢琴创作美好音乐的过程,就可以起到这样的作用”。
刘羽认识一位患有眼疾的小朋友,他双目接近失明,但依旧坚持学习钢琴,钢琴对于他而言,就像通往外界光明的窗口,“我不认为行情冷下来了,其实我认为在未来,艺术教育会趋于普及,也就是说,每一个孩子都要去接触艺术,接触美育。我们经常会说,你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那钢琴、艺术,就是一个很好的渠道”。
对于岳琳来说,自第二个女儿出生后,她就不想这么折腾了。“对于小女儿,现在让她先长大,如果她有兴趣,就让她学,我再也不会像逼着姐姐一样让她学钢琴。”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岳琳、张博、林敏、刘羽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