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风俗画,是中国古代艺术史上一朵熠熠生辉的奇葩,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我国城市风俗画艺术的源头。
那么,何为风俗?
《汉书》里有曰:“上之所化为风,下之所化为俗”,“风俗”是指特定区域、特定人群沿袭下来的风气、礼节、习惯、民俗、娱乐等等总和。
所以风俗画的核心艺术主题就是讲述古代老百姓的市井生活故事,是直接描绘人物现实风俗习惯及日常生活场景的画作。
清代《姑苏繁华图》
除了大名鼎鼎的《清明上河图》之外,古代还有哪些能与之相媲美的城市风俗画呢?
本文将和大家一起分享描绘古代北京、南京、杭州、苏州这四大城市市井生活的风俗画。
一、《清明上河图》
在古代艺术史上,共出过三个版本的《清明上河图》分别是:北宋张择端版、明仇英版、清(乾隆)院本版。
因为朝代不同,画中的城市布局、内容和技法都有所区别。
1、 张择端版《清明上河图》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此画为横528.7厘米,竖24.8厘米的绢本画,是十二世纪北宋都城东京(河南开封)繁荣的见证。
中国“风俗画鼻祖”张择端于1101年创作完成,距今920余年,全图分为汴京郊外春光、汴河场景、城内街市三部分。
画中涉及人物1600多人,动物500多个,有赶集、买卖、闲逛、饮酒、聚谈、推舟、拉车、乘轿、骑马等情节。
画中大街小巷,店铺林立,酒店、茶馆、点心铺等百肆杂陈,还有城楼、河港、桥梁、货船,官府宅第和茅棚村舍密集。
现存的张择端版摹本和伪造本有30多本,其中大陆藏10余本,台湾藏9本,美国藏5本,法国藏4本,英国和日本各藏一本,光是台北故宫博物院就藏有7本。
张择端版全卷(横屏观赏)
2、 明仇英版《清明上河图》
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院(亦说台北故宫博物馆),是后世《清明上河图》题材创作的典型风格和最高水平。
明代四大画家之一的仇英创作于1542—1545年期间,“仇本”也是后世仿作的鼻祖。
此画为横987厘米,竖30厘米的绢本画,长度几乎是张择端版的两倍。
画中人物超过两千,明代画家仇英根据北宋“清明上河图”这一题材,以明代苏州城为背景,采用青绿重设色方式,重新创作了一幅全新画卷,风格与宋本迥异。
仇英版(横屏观赏)
仇英版全卷图
3、 清乾隆版《清明上河图》
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创作于乾隆元年1736年,由五位宫廷画家陈枚、孙祜、金昆、戴洪、程志道合作画成。
此画为横1152.8厘米,竖35.6厘米的绢本画,长度是张择端版的两倍多。
它集历代各家所长,加上明清时代特殊风俗,如踏青、戏剧、猴戏、特技、擂台、西洋建筑等等,画的事物繁多,是研究明清时期社会风俗不可缺的材料。
此画融入西洋透视原理作画,用色鲜丽明亮,用笔圆熟细致,界画桥梁、屋宇、人物皆细腻严谨,是古代宫廷院画中的极品之作。
清乾隆版(横屏观赏)
二、《皇都积胜图》
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国家一级文物。
为创作于明代嘉靖末年到万历前期的绢本画,创作者已无从考证。
此画为横2182.6厘米,竖32厘米绢本画,长度是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的四倍多。
它描绘的是中国明代都城北京的商业繁荣、贸易发达的景象。
画中涉及农夫、工匠、行商座贾、士子艺文、医卜星相、官宦隶卒、边军内侍等等,也有平畴旷野、村庄集镇、城郭街市、庙宇桥梁、宫殿衙门、山川关隘。
长卷图(横屏观赏)
全卷里的紫禁城全景
全卷里的地摊文化
西域贡狮
三、《南都繁会景物图》
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被称为明代的“清明上河图”,国家一级保护文物。
此画为横350厘米、纵44厘米的绢本画,画作者为仇英,描绘的是明朝南都南京城街市三月庆春游艺的活动场景。
画中涉及各种人物1000余个,分为“乡野”“街市”“朝堂”三个单元展示,是现存明代风俗画卷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全卷图(横屏观赏)
四、《姑苏繁华图》
现收藏于辽宁省博物馆,国家一级文物,被誉为苏州版的“清明上河图”。
此画由清代画家徐扬于1735年开始创作,历时24年创作完成。
此画为横1225厘米、纵35.8厘米的纸本画,长度是清明上河图的两倍多。
画中约有一万两千余人,近四百只船,五十多座桥,二百多家店铺,两千多栋房屋,描绘了当时苏州“山海所产之珍奇,国外所通之货贝,四方往来,千里之商贾,骈肩辐辏”的繁华市井风情。
看戏
五、《杭州四季风俗》
现藏于上海苏宁艺术馆。
清康熙年间的宫廷画家创作,此画为长900厘米绢本画,描绘的是清代杭州城的风土人情。
整幅画卷精细刻画出一年四季街景的变化,数千个人物,几十个城市场景,比如新年交贺,元宵灯会,端午竞渡,品茶社交、婚殇嫁娶、十里红妆等等……是几百年前杭州老百姓礼俗、娱乐、生活的真实画卷。
赛龙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