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久前刚结束的巴黎奥运会开幕式上,有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片段。为了向法国的杰出女性致敬,在塞纳河之上缓缓升出十位优秀女性的金色雕塑。
包括曾写下《第二性》的作家西蒙娜·波伏瓦,女性政治活动家路易丝·米歇尔,第一位女性导演爱丽丝·居伊等等。
▲ 西蒙娜·波伏瓦
这不仅是一场仪式,更是女性力量被看到的具象化瞬间。
而在艺术领域,如果要论哪一位艺术家的作品和人生经历,能够真正将女性的独特力量完美抒写,恐怕不得不提及美国现代艺术之母——乔治亚·欧姬芙。
她的身上有太多传奇故事,比如她是当今艺术家中,单幅画作拍卖最高的女艺术家,作品《曼陀罗草,白花 No.1》曾在2014年的纽约苏富比拍卖会上,以4440万美元成交,一举成为“最贵”女画家,并至今无人打破这个纪录。
▲ 《曼陀罗草,白花 No.1》
她也是美国艺术史上最重要的当代艺术大师,她笔下的花卉植物总是充满生命力,巨大而柔美,神秘,热烈,像是具有灵魂般触动人心。
她还曾是日本艺术家草间弥生的指路人。那一年,独自闯荡纽约的草间弥生给已经成名的乔治亚写信,没想到乔治亚不仅给予回复,还直接举荐草间的作品给认识的画廊主。她看似桀骜不驯的外表之下,其实有着一颗温柔而真诚的心。
▲ 草间弥生与乔治亚间的信件
当然,乔治亚·欧姬芙最让人感动的事迹,是她在美国新墨西哥州的荒漠中独自生活了40年的经历。在那里,她过着极为简约的生活,画画、做饭、种植...
面对无垠的沙漠,是什么让一位老人愿意在那里度过余生?
乔治亚·欧姬芙曾说:“我独自在世界的尽头居住了多年。在荒野中一个人行走,没有人在乎,在那里,你与自己相互依存,这种感觉很好。”
如今,乔治亚·欧姬芙已经去世,但是她的故居依然被完好地保存了下来,前来朝圣的游客络绎不绝。或许人们都希望透过她的居所和环境,试图了解她的灵魂,走进那个纯净,明媚的世界。
纵观乔治亚·欧姬芙一生的创作风格,主要分为两个时期,而这两个时期也与她所生活过的城市有着重要联系,分别是纽约和新墨西哥州,在那里,她分别寻找到了人生道路上最重要的“命题”。
1887年11月15日,乔治亚·欧姬芙出生于美国威斯康星州的一个农场之家。父母经营着奶牛场的生意。家中七个兄弟姐妹,乔治亚是性格最为安静的那一个。
或许是因为长期生活在乡村,她格外喜欢大自然的环境。她自小就跟随当地的水彩艺术家莎拉·曼尔学习绘画。也立志要成为一名艺术家。
高中结束后,她顺利考上了芝加哥艺术学院,但却在最后一年因为生病而申请退学。待她病情康复,便辗转前往了人生最重要的一站:纽约。
对于乔治亚而言,在纽约学习和工作的这十几年里,她经历了世俗生活所必须经历的一切。包括追梦,成名,婚姻,工作和探索个人风格。
虽然花朵是她最为重要的创作母题,但在“纽约时期”,她也曾创作过大量的城市风景画和抽象绘画。画面中,可以感受到她的克制与冷静,始终以一个异乡人的视角去描绘着纽约的现代和广袤。
初来这所大都市时,她还名不见经传,在纽约曼哈顿艺术生联盟学习艺术,为了生计,她不得不半工半读。
当时全纽约最前卫的画廊叫291画廊,初出茅庐的乔治亚托朋友将自己的手稿带给291画廊,没想到画廊主非常喜欢,当即就打算展出乔治亚的作品。
这场缘分还不仅于此。实际上画廊主名叫阿尔弗雷德·史蒂格利兹,他同时还是著名摄影艺术家,曾被称为“现代摄影之父”。
▲ 阿尔弗雷德·史蒂格利兹
在见到乔治亚后,他一见钟情,两人很快坠入爱河。阿尔弗雷德也从伯乐变成了丈夫。
但是阿尔弗雷德比乔治亚大上整整24岁,两人的关系一度成为艺术圈的热点。
乔治亚在纽约时期最重要的作品,是在纽约谢尔顿酒店长居时所作的。
某种意义上来说,那时候的纽约谢尔顿酒店是整个曼哈顿建筑群中最为宏伟和奢华的大楼之一,乔治亚和丈夫在住进后的一个月后就预算紧缩,但站在高楼俯瞰城景与晚霞的梦幻让乔治亚深深着迷,于是在搬出酒店没多久后又住了回去。
当然,还有那些属于摩登建筑的线条和色彩,都影响着她的创作主题。
比如作品《带太阳光晕的希尔顿,纽约》(The Shelton with Sunspots, N.Y.),就描绘了一幅迷人的现代城景,朝阳与高楼的玻璃窗形成反射,巨大的光晕闪耀得让人睁不开眼。
纽约生活的休止符定格在乔治亚彻底体验过极度奢华的生活之后。繁华都市逐渐让她望而退步,想要回归自然的怀抱。
1929年,乔治亚·欧姬芙第一次踏上前往美国西南部新墨西哥州的旅程,就被那里的自然风光深深吸引。令人敬畏的景观,古老神秘的文化,迷人的色彩,一切都与纽约截然相反。
▲ 新墨西哥州自然风光
接下来的十几年里,乔治亚会在每年的度假季独自前往那里旅居。她还于新墨西哥州北部恰马河谷的阿比丘小镇购置了一个叫做“幽灵牧场”的别墅。
▲ 阿比丘
1946年,丈夫阿尔弗雷德去世,乔治亚告别过去的一切,带着行李彻底搬到了新墨西哥州。至此,一直到她生命结束的前几年,都独自一人生活在这个世外桃源之中。
在阿比丘小镇,蓝天与层层叠叠的山峦,岩层交相辉映,独特的红色地貌伴随茂密的灌木丛构成一幅幅壮美奇特的画卷,也带给乔治亚无尽的灵感。
最初的幽灵牧场具有典型的西班牙殖民时期建筑风格,外观由赤红色的泥砖建造,整体造型质朴而圆润,与原生态的背景完美相融。周围则是荒野和峭壁为伴,散发着深邃而宁静的氛围。
乔治亚深深地扎根在这里的环境中,她尊敬这座古老的历史建筑,不仅悉心保护,还恢复了传统土坯建筑的形式。
直到现在依然保存完好,并成为了一个集故居和画廊,艺术教育为一体的空间。
内部的装修则完全遵从艺术家的喜好,朴素简约的家具,原始的木梁和白色墙壁保留了自然色彩,温柔清新,还散发一丝静谧的禅意。
乔治亚喜欢记录从工作室看向窗外的风景,那些绵延的红色山谷总是在阳光的照射下呈现奇异俊秀的色彩。
房间内部的设计同样精简不凡,窗外的古树像是一座古老的守护神,呼应着灰绿色家具,明亮的采光充盈着内部空间,散发温柔和勃勃生机。
在这段岁月里,乔治亚会记录花朵的微观世界,收集各类动物的骨骸,研究岩石的肌理,观察树木的形态... 她像是一位自然学家,用绘画构建自然力量在架上绘画的不同可能性。
从中年到迟暮之年,在这个盛放她灵魂的生命居所里,乔治亚细细观察和思考,创造了一个独属她自己的宇宙。这也是为什么,当欣赏她的作品时,人们似乎总是能够透过极致的色彩和线条看到另一个世界。
许多人惧怕孤独,抗拒孤独,殊不知,体验孤独是窥见灵魂本色的重要方式。
除了绘画创作,她还热爱烹饪,种植和纺织。阿比丘小镇的常居人口仅有100多人,想要购买生活物资并不方便。所以乔治亚日常所需的许多物品都是她自给自足。但从照片可以看出,她始终保持着优雅的生活状态。
她还曾留下300多张食谱,这些手稿一度引起轰动。96岁时,乔治亚近乎失明,不能作画,她就凭借感知力创作陶罐。这种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令人敬佩。
曾经有许多人认为,她离开纽约来到荒野独居,是因为丈夫的离开过于悲痛而为了避世。可事实上,她早已经看透了表象,用生命去追寻自由和永恒。她真正意义上将自己与艺术合二为一。
1986年3月6日,98岁的乔治亚在圣文森医院去世。她的骨灰遵从遗嘱被洒在幽灵牧场附近的皮德农山上。她和她的灵魂永远地安放在那片红土之上。
在乔治亚去世后,美国国家杰出女性榜将她列入其中,美国邮政也将她的经典画作《红罂粟花》印成纪念版邮票。
有时候生命的本质,正是在于是否拥有追逐美好事物的勇气,乔治亚无疑是一朵盛开的高岭之花,遗世而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