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访谈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以下简称“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的又一次总动员、总部署,既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也是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作为经济大省,广东要如何牢牢扭住这个“牛鼻子”,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高质量发展,为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注入澎湃动力?省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省大湾区办主任艾学峰就此接受了南方+记者专访。
更好发挥大湾区建设引领带动作用
纵深推进经济体制改革
南方+:全会强调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目标和重点任务。省发展改革委作为全省宏观管理和经济综合协调部门,对此如何理解把握?
艾学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新时代新征程上以改革促发展的一次重要会议,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各项部署,紧紧围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充分发挥省经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统筹协调作用,找准广东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战略重点、主攻方向、重点任务、推进方式,在科技创新、要素市场化、投融资、营商环境建设等重点领域实施更多创造型引领型改革,打造更多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改革品牌。
今年以来,我们进一步强化全委谋改革、抓改革、促改革的意识,紧扣省委“1310”具体部署谋划51项具体改革事项,每个处室承担1—2项重点改革任务。接下来,我们将全面对标对表《决定》部署,实化细化改革举措,促使改革蓝图转化为施工图、实景图,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改革成效。
南方+:《决定》明确提出,要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合作,强化规则衔接、机制对接。今年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实施五周年,过去五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取得了重大阶段性进展,接下来省发展改革委将如何更好发挥粤港澳大湾区引领带动作用?
艾学峰:粤港澳大湾区是深化改革开放的“试验田”,也是牵引改革开放的“发动机”。我们将围绕做实“一点两地”全新定位,扎实推进横琴、前海、南沙、河套等重大合作平台建设,用好深圳综合改革试点,进一步强化示范带动作用,适时将先行先试政策复制推广到大湾区内地九市。
大力提升规则机制“软联通”水平,推动建立粤港澳三方常态化的沟通机制,项目化、任务化、清单化、台账化推动落地一批标志性“湾区通”政策事项,用好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在市场一体化、产业、科技、教育、人才、金融、数据等领域探索更多规则衔接、机制对接的实现方式,加快推进各领域联通、贯通、融通,推动粤港澳三地强强联手、优势叠加。
携手港澳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全面落实新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制造业外资准入限制清零措施,支持组建我省“走出去”平台载体,将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为全国“走出去”“引进来”的重要门户。
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南方+:全会提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如何围绕既“放得活”又“管得住”,实现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有机统一?
艾学峰:在《决定》的“七个聚焦”重点改革任务中,“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位于首位,对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
我们将加快《广东省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促进条例》立法,推动企业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优化发展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全面落实“非禁即入”政策,支持民营企业参与投资建设核电、铁路等重大项目。服务和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积极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试点,争取在要素自主有序流动上率先突破。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面向民间资本持续推介应用场景和示范项目,做好基础设施REITs常态化发行工作,加快实施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探索“民建公营”、投资项目租赁制等模式。积极推动珠三角地区对标世界银行评估指标和规则,借鉴新西兰、新加坡等营商环境先进经济体的实践经验,开展系统性改革,支持粤东粤西粤北各市依托营商环境对口帮扶机制,优化提升县域营商环境,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南方+:全会强调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我们要如何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形成同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发展以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生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艾学峰: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广东实践的重大战略举措。我们将因地制宜、分类促进产业发展,加快钢铁、石化、纺织、轻工、燃油车等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支持低空经济、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型储能、商业航天、新能源、装配式建筑、游艇等新兴产业发展壮大,争取创建国家未来产业先导区。构建支持全面创新的体制机制,优化重大产业基金运作和监管机制,在集成电路、新型储能、新能源汽车、北斗等领域支持建设一批行业共性技术平台、中试平台,大力推动应用场景创新,完善政策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积极引入和培育耐心资本,抢抓新赛道,大力培育新优势。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探索“大湾区人才卡”制度,争取逐步扩大往来港澳“人才签注”覆盖范围,构筑集聚全球人才的科研创新高地。
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
扎实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
南方+:《决定》提出,要完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完善城乡融合发展机制。我们将如何以改革方法进一步推进“百千万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艾学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短板,要努力把短板变成“潜力板”。我们将扎实推进“百千万工程”集成式改革,完善产业有序梯度转移机制、区域利益协调机制、新型帮扶协作机制,研究制定我省“反向飞地”有关工作导则,培育一批“飞地经济”典型。抓好五大都市圈建设,推动汕头、湛江两个省域副中心建设,促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积极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着力提升县城规划建设水平,因地制宜补齐县城产业配套、市政公用、公共服务、环境基础等设施短板弱项,增强县城综合承载能力,更好满足农民就地就近城镇化需要。
南方+:《决定》提出,要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当前我省正在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下来省发展改革委有哪些重点举措?
艾学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我们将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扎实做好节能降碳工作。大力推进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加快实施分领域分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扩大清洁能源消费,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将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分解至存量重点用能单位,实施新上项目非化石能源消费承诺。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深入开展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审计和能效诊断,精准加强对相关重点企业的节能督导服务。稳妥有序推进“双碳”工作,建立符合广东实际的碳排放双控管理机制,加快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产品碳足迹试点建设,推动建设一批低碳、零碳园区。
南方+记者 吴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