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下午,“广人为知”社科学堂之广州通史讲座第53期在广州图书馆北九楼广州人文馆举行。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王世福以《从广州“三轴”看“城脉”传承与创新》为题,带领读者们回顾广州两千多年城市发展史中传统、现代和未来三条中轴线的变迁与规划,讲述广州与珠江“一座城 一条江”的城市故事。
历史的广州——因城兴
云山珠水赓续演绎老中轴
现场,王世福首先介绍了广州的城市建设史。广州有确切记载的建城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14年建立在古番山、禺山上的番禺城,番禺城依山傍水,能防御外敌入侵。
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兴起,广州逐渐成为商贸中心,此后商贸需求对广州城市空间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唐宋时期,广州城西形成了外商聚居的“蕃坊”,为保护商业区,宋代在修复原来广州旧城形成的子城、东城之西修筑了西城,即宋三城,后来南城沿江岸亦兴起成为新的商业中心,又修筑“雁翅城”。
六脉渠图,清同治九年(1870年)图片来源:广州古今地图集
明初,为打通三城的交通,并解决城市内涝问题,将宋三城合为一城,并将北城拓展到地势较高的越秀山一带建镇海楼,又在原宋“雁翅城”基础上新建南城。清初在珠江沿岸修建“鸡翼城”。明、清时期,广州西关逐渐发展成为繁盛的商业区,后来在沙面又形成了英、法租界,至此,广州形成了一城、一市(西关)、一租界(沙面)的空间格局。
1918年广州市政公所成立,开始拆除城墙,将墙基改建为马路。1921年,广州市市政厅成立,时任市长孙科邀请美国建筑师茂飞(Henry K. Murphy)进行城市设计,广州开始了主动营造城市中轴线的步伐。
此后的十余年间,第一公园(今人民公园)、维新路(今起义路)、中山纪念碑、中山纪念堂、海珠桥、市府合署大楼(今广州市政府)相继建成,基本建构起广州老城的中轴线。其中标志性建筑中山纪念堂的建设助推了广州传统城市中轴线的近代建构,具有鲜明的城市空间意义。
广州古代和近代传统中轴线示意图
1949年,沿着这条近代中轴线又修建了海珠广场。2019年,广州市政府决定改造海珠广场。作为改造的亲历者,王世福从项目定位、方案比较、设计启发、元素确定、建成效果等方面讲述了海珠广场改造的前前后后。
焕新的广州——沿珠水
城市东进:改革开放成就新中轴
在计划经济时代,广州市先后编制13版城市总体规划,主要方向是突破老城,沿江向东拓展。改革开放前,广州大道成为主城东边界。
1984年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首次提出“城市新中轴线”的概念。天河北片区的建设成为改革开放后广州城市东进的序曲,该片区先后建成了天河体育中心、广州东站等一批重要建筑。其中1987年为迎接六运会而建设的天河体育中心成为广州新中轴建设的起点。
1993年,广州市明确珠江新城为新的城市核心区。2000年的“大广州”战略规划,明确新中轴是广州“东进、南拓”的重要抓手,并在珠江新城配套建设了广州塔、广州国际金融中心(西塔)、海心桥等地标性建筑。
王世福对比了2010年在珠江新城举办的广州亚运会开幕式和2024年在塞纳河举办的巴黎奥运会开幕式,两座世界级的城市均以水为舞台,有异曲同工之妙。未来,广州城市建设将继续东进,珠江新城与国际金融城、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将构成黄金三角区。
12Km长的广州城市新中轴线
未来的广州——循海通
城市南拓:融湾区活力创新轴
1984年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1988年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先后设立,广州依托这两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划出896平方公里建设广州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定位为挺起城市发展的产业硬支撑、担当高质量发展动力源的“新广州”,未来服务超300万人口。
王世福指出,活力创新轴是以开发区为本底、南沙为未来,集结东进南拓、联动北优的城市发展战略,是广州再次依珠江升华城市的空间战略举措。“老中轴、新中轴都是具象的城市空间轴线,而科技创新轴则不同,可以视为创新活动空间集聚的一种形态。”
广州三轴示意图
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是南沙区的目标,他表示,粤港澳大湾区需要国家门户、海陆枢纽和未来城湾,而南沙地处粤港澳大湾区的地理几何中心,拥有产业、交通、环境及人文等发展机遇。
“南沙在未来不能仅满足于服务自身,更需要积极为周边板块提供服务,由此链接东西向及湾区双圈,依据‘南沙方案’,依托‘一带一路’倡议,建设中国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基地,增强国际航运物流枢纽功能,加强国际经济合作,构建国际交往新平台。”王世福说。
南沙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态势
讲座最后,王世福总结道:“广州两千多年的城市发展史中,一直传续着城与江的城市故事,每一次城市与珠江的对话,都是一番精彩的对话。”
历史城区的古代轴线与近代轴线蕴含着广州城脉的基因,代表着传统广州的精神;珠江新城中轴线彰显着全球城市的风采,代表着当代新广州的意象;闪亮登场的活力创新轴,则是广州再次依珠江升华城市的空间战略举措,集结东进南拓战略,沿“狮子洋-伶仃洋”向海入湾,指向湾区战略中的“未来广州”。
“三轴融合互动的愿景,旨在将‘老’与‘新’的历史、现在与未来交相辉映,助力广州实现珠江前后航道百公里级一江多岸的世界级滨水名城。”
王世福的讲座,既有对宏观的城市规划的解读,又有对微观的单体建筑设计、建造过程的讲解,精彩内容获得了现场听众阵阵掌声。随着这场讲座的落幕,广州通史本次“城脉”系列讲座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南方+记者 洪钰敏
通讯员 于会强